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三大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联袂出席。
新闻发布会上,央行提出三大类十项具体措施,其中降准降息、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成关注焦点;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出八项增量政策,其中“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尤其值得期待;证监会强调了三方面工作重点并提出多项稳定资本市场的具体措施。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此次新闻发布会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是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第一步,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在稳市场、稳预期方面的决心,对稳定房地产市场也将再添重磅砝码。
房地产市场下一步目标
聚焦“持续巩固”
去年“9·26”以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等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措施,在存量政策逐步显效和增量政策持续加码作用下,市场效果明显。
从一季度房地产相关数据看,房地产销售、房价指数、国房景气指数、土地成交等多项指标明显好转,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初步显现,但市场总体依然偏弱,房地产开发投资乏力、房企融资未能得到根本改善、三四线城市市场恢复缓慢。政策落实上,包括存量商品房和存量闲置土地收储、城市更新、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仍存在制度和资金等方面的制约,推进不尽如人意。
基于对房地产市场的客观判断,4月25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了“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的定调。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提出“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房地产政策上,提出“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加紧”“用好用足”“加力实施”“有力有序”“加快构建”,从这一系列表述可以看出目前宏观经济和房地产政策实施的迫切性。
降准降息“靴子”落地
政策空间仍留有余地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央行在不同场合多次释放“适时降准降息”的政策信号。5月7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至此,降准降息的“靴子”终于落地。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内外部双重压力,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促进内需恢复、加快结构调整将起到积极作用。从宏观层面看,可释放更多流动性,满足当前投资消费扩张与信心修复的资金需求;从微观层面看,对国家重大建设、普惠金融、中小微民营企业、房地产、消费市场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将形成强力支撑。
2015年以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从普遍降准、定向降准到结构性调整的过程,平均存准率从17.5%降至目前的6.6%,小型银行存准率下限突破5%,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本次降准0.5个百分点,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可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但是在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看来,以目前我国的经济体量、增长速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流动性状况、银行体系的风险防范与处置能力来测算,未来一段时间,我国至少还有2~2.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今年三季度很可能还有0.25~0.5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
利率方面,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首套房利率降至 2.6%),叠加商业贷款利率下行,进一步降低居民购房成本,有望提振居民购房需求。政策性利率下调将0.1个百分点,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进而带动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调,预计幅度在0.1~0.2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