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也就是2月7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健全国际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支持、优化贸易促进活动、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18项政策措施,以期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贸易合作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和新能源汽车出口国,在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去年我国共出口522.1万辆汽车,同比增长57.2%,远高于12%的汽车总销量增速;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77.3万辆,出口增速为67.1%,高于汽车整体出口增速。电动汽车已与太阳能电池、锂电池一起被合称为我国出口产品的“新三样”和出口产品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2024年,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高速增长趋势将会得到延续,新能源汽车将继续在国际上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增光添彩。
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当地需求和应对新型贸易壁垒,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加速海外生产基地布局,海外建厂已成为一股潮流。在这个过程中,车企非常需要联合发布《意见》的9部门的具体支持和帮助。
但与此同时,还应当意识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本的领先优势窗口期正在缩短。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去年我国对亚洲(除中国外)和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开始放缓,而这两大洲是我国最主要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分别占据出口量的41%和37%。
有专家指出,去年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中,包含一部分滞留在保税区、国外经销商手里等各个流通环节中的车辆;据部分车企反映,这些库存正在持续增大,一些车企将库存压到了海外,实际上积压着卖不出去;有俄罗斯汽车经销商竟然积压了创纪录的4500多辆中国汽车;国外经销商对进口中国汽车的态度变得更为谨慎。
在国内,一些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和质量不过硬,时有自燃事故发生,铁路和水路运输企业对于运输新能源汽车心存顾虑,积极性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车企积极解决安全问题,也要政府部门积极督促铁路部门和造船公司在运输产品上做出适应性改进。
从上述国内、国外两个方面来看,《意见》的出台极具必要性,及时性也较强。“帮一把”、“扶一程”,是《意见》的突出特色。但是笔者认为,政府同时还要做好监督者的角色,做到“看管好”。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外市场环境差异较大,产品声誉和车企的言行关系到中国形象。
在产品技术和质量的传播上,发布《意见》的有关部门应当提醒车企谨慎做事,不说过头话,尤其是不要像在国内那样信口开河、唯恐语不惊人,宁可保守一点,也不要授人以柄,免得惹来官司,严重损害品牌声誉。当然,这一点关键在于企业自身。
政府、行业组织、车企三者之间应当尽快建立联系密切的沟通渠道,在法律政策、技术质量标准法规、市场消费分析和交通物流等方面形成交流沟通制度,及时分享重要信息和协力合作。
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别,持续收集用户和当地主要媒体对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质量和服务评价,及时汇总情况并反馈给有关企业,并以适当方式给其他企业以警醒,免蹈他人覆辙。
中国车企在国内已经“内卷”到极致,有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应当以适当方式防止各种形式的恶性“内卷”蔓延和复制到国外,要鼓励中国品牌车企组织协力会(日本企业常采用这种方式)或商会,就区域市场重大问题及时协商,协调立场和行动方案,而不是同室操戈、互相戕害,最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按照国别建立的车企协力会或商会,应当积极作为,加强与当地行业组织、所在国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联系,给所在国的中国品牌车企当好桥梁和参谋,在提升服务力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影响力和品牌力,形成良性循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过去我国车企喜好单打独斗,普遍不重视协同作战,因而不太重视协力会或商会的作用。到了国外,这种意识和观念应当尽快改变,需强化契约精神,着眼于长远,加强协作。当然,政府、商会也应当建立起科学合理、真正让会员企业高度认可的规章制度,让诚实守信者得到肯定和奖励,让自私自利损害集体利益者得到适当的惩罚,真正形成一种有事大家好商量、商量好了就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的合作文化。
合作,对于中国品牌新能源车企开拓海外市场而言是最重要的事情,政府在这方面应当有大作为,也最有资格有所作为。